12月30日,在德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我院符爱云院长获得德州市“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戴忠民教授获得“德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符爱云院长在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山东省科协副主席汤少泉、德州市委副书记满春重、德州市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马传先等省市领导出席了表彰大会。
据悉,德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是由德州市委、市政府设立,覆盖全社会自然科学工作者的长设性综合类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旨在奖励直接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工作及在相关领域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普及与推广,科技人才培养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并取得突出成果的科技人员。
附:
符爱云,教授,博士。长期从事功能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和应用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最高的影响因子4.6,并以“热点”文章发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市厅级科技奖励2项。在科技开发应用方面,我曾与多家工厂联合从事金属表面处理的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研究开发的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四合一”金属表面处理剂和轧钢处理液,在我市有关企业试用两年,均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教学方面,我从事高教二十多年来,一直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在传授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教学改革,几乎在每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得以有效的解决。其教研论文发表在《化学通报》、《化学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曾获得过“德州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社会事业领域科技创新十佳人物”、五次获得“德州学院突出成就奖”等荣誉。
戴忠民,男,汉族,1968年出生,博士,教授。1992–2004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从事小麦育种栽培工作,2007年获山东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德州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晋级为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的理论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在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理及栽培调控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胚乳蛋白体发育与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形成的关系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质专用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氮素调节”(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先后在《Plant Growth Regulation》、《Cereal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